时间: 2025-04-30 22: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44
名声 是一个名词,指的是个人、团体或事物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公众评价和认知。它通常基于个人的行为、成就、道德品质或社会地位等因素。名声可以是正面的,如“好名声”,也可以是负面的,如“坏名声”。
名声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其中“名”指的是名字或称谓,“声”指的是声音或声响。在古代,名声往往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和道德品质紧密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名声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评价和认知。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名声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一些重视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个人的名声往往与家庭和社区的荣誉紧密相关。而在一些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个人的名声更多地与个人的成就和行为相关。
名声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权威和正式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社会评价、公众认可和道德标准。在个人层面,名声可能引发自豪、焦虑或压力等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名声可能影响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社交活动。例如,一个好名声可以帮助个人在职场中获得更多机会,而一个坏名声则可能导致社会排斥和职业困境。
诗歌:
名声如风,吹过无痕,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浅浅的波纹。
英雄的名声,传颂千古,
而平凡人的名声,随风而逝。
视觉联想:名声可能让人联想到颁奖典礼、名人照片、荣誉证书等视觉元素。 听觉联想:名声可能让人联想到掌声、赞誉、新闻报道等声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名声的对应词汇和使用情况各异。例如,英语中的“reputation”和“fame”都与名声相关,但“reputation”更侧重于评价和认可,而“fame”更侧重于知名度和影响力。
名声 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的社会评价,还与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紧密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名声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关系、个人成就和道德标准。通过深入分析名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