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9:00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顶上没有一片瓦片,脚下没有一块可以立足的地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极其艰难,无依无靠,无处安身。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稳定住所的重视。随着社会变迁,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描述现代社会中的无家可归者或贫困人口。
在**传统文化中,拥有一个稳定的家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愿望。因此,这个成语强调了失去这种基本保障的悲惨境遇,反映了社会对贫困和无家可归问题的关注。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无奈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们,激发人们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无家可归者,他们的处境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它提醒我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思考如何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风雨飘摇夜,上无片瓦遮,
下无卓锥地,孤影自徘徊。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破旧的房屋、风雨交加的夜晚和孤独的身影。视觉上,可能会想到破败的街道和无家可归者蜷缩在角落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听到风雨声和孤独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meless”或“without a roof over one's head”,但它们没有中文成语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形象性。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物质困境,也反映了社会对稳定住所的重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传达了信息,还激发了情感和思考。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做出贡献。
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片】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组词】
唱片儿、 画片儿、 相片儿、 影片儿
4.
【瓦】
用瓦覆盖;铺瓦。
【引证】
《急就篇》-瓦屋梁。
5.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6.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7.
【卓】
(卓的古字。形声。匕形早声。“匕”表示“人”。本义:超然独立;高明;高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卓,高也。 、 《续汉书·五行志》-十日卜为卓。 、 《论语》-如有所立,卓尔。 、 《论衡》-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 、 《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汉·扬雄《法言》-不胶者卓矣。
【组词】
卓荦不羁、 卓尔独行、 卓夺、 卓殊、 卓逸
8.
【锥】
(形声。从金,隹(zhuī)声。本义:钻孔的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锥,锐也。 、 《释名·释用器》-锥,利也。 、 《战国策·秦策一》-引锥自刺其股。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锥之处囊中。
【组词】
锥刀、 锥矢、 锥囊、 锥行衰、 锥行之陈、 锥毛、 锥刀之末
9.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10.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1. 【卓锥】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