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5:0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5:05:39
“剥极将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剥落到了极点,即将恢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已经坏到了极点,即将迎来好转或复苏。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如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政治动荡后的稳定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安慰他人,表示困境即将过去,好转即将到来。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政治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市场或政治局势的转折点。
同义词“否极泰来”和“物极必反”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坏到极点后会有好转。反义词“盛极而衰”和“乐极生悲”则表达了事物达到顶点后会走向衰败或不幸。
“剥极将复”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物极必反”理论。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即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后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阴阳”和“五行”等自然规律的理解。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中,如经济周期、政治变迁等。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希望和乐观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好转可能就在眼前。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和他人。例如,在面对职业挫折或健康问题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激励自己或安慰他人,相信困难终将过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寒冬已至,剥极将复,
春暖花开,希望重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画面,如冰雪融化、花朵绽放的景象。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节奏由慢到快,旋律由低沉到高昂的曲子,来象征“剥极将复”的过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乌云都有银边),表达了即使在困难中也有希望的意思。
“剥极将复”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事物发展规律的词汇,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乐观的表达。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并相信好转即将到来。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和应用,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隋炀帝艳情篇什,同符后主,而边塞诸作,铿然独异,剥极将复之候也。
1.
【剥】
[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
【组词】
剥花生、 剥碗豆、 剥葱皮
2.
【极】
(形声。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極,栋也。 、 《汉书·天文志》-万载宫极。 、 《庄子·则阳》。司马注:“屋栋也。”-有夫妻臣妾登极。 、 《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3.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