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29
“全神灌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将全部的精神和注意力都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这个成语强调了专注和投入的程度,意味着在做某事时,人的心思和精力都完全投入其中,没有分散。
在文学作品中,“全神灌注”常用来形容人物在阅读、创作或思考时的专注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做某项工作或参与某项活动时的全情投入。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专注力的培养和维持。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专注程度和注意力的集中与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全神灌注”在意义上有所关联。
“全神灌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全神”和“灌注”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全神”指的是全部的精神或灵魂,“灌注”则有注入、集中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高度专注的状态。
在*文化中,专注和投入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学和工作中。因此,“全神灌注”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用以鼓励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投入。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专注和高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他们的成功往往与他们的全神贯注密不可分。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多次体验到全神灌注的状态,尤其是在准备重要考试或完成复杂项目时。这种状态让我能够高效地吸收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静谧的夜,我全神灌注于星辰的诗篇,每一颗星都是我笔下的字符。”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全神贯注地阅读一本书。周围的环境声音几乎被忽略,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和偶尔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 fully engrossed”或“be completely absorbed”,它们在意义上与“全神灌注”相似,都强调了专注的程度。
“全神灌注”这个成语在我理解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也激励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追求更高的专注和效率。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专注和投入。
丁老师全神灌注地听着,有时候他得插句把嘴。
1.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2.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3.
【灌】
(形声。从水,雚(guàn)声。本义:灌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灌,灌水也。出庐江雩娄北入淮。
4.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