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0:52
“全知全能”是一个复合词,由“全知”和“全能”两个词组成。全知意味着无所不知,能够了解所有事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能则意味着无所不能,能够做到任何事情。结合起来,“全知全能”描述的是一个拥有无限知识和无限能力的实体或存在。
“全知全能”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对神性属性的描述。在西方神学中,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和**教神学,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著作中都有对全知全能上帝的讨论。
在许多和文化中,全知全能的概念与至高无上的神或宇宙的创造者联系在一起。在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中,上帝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敬畏和神秘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激发对宇宙和生命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全知全能”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极其精通的人,虽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可以有效地表达对某人能力的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那遥远的星辰之巅, 全知全能的目光穿透了时间, 知晓每一颗尘埃的轨迹, 掌握每一缕光明的源泉。
视觉上,“全知全能”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教堂、神圣的雕像或宇宙的深邃星空。听觉上,可能是庄严的**音乐或深沉的宇宙声波。
在不同文化中,“全知全能”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印度教中,梵天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在希腊神话中,宙斯虽然强大,但并非全知全能。
“全知全能”是一个充满哲学和神学意味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也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要做到~是不容易的。
1.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4.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