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4:11
词汇“失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失畴”字面意思是指失去田地或耕作的土地。其中,“失”表示失去,“畴”指田地或耕作的土地。基本含义可能涉及到失去土地所有权或耕作权的情况。
由于“失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农业相关的专业领域中,可能会提及“失畴”来描述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
“失畴”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农业社会有关,当时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失地”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在古代**,土地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生存的基础。因此,“失畴”在古代社会中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农民的生计和社会稳定。
提到“失畴”,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贫困、无助和失去家园的情感。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由于“失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这个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畴”来表达对失去家园的哀愁: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失畴人归何处安?
提到“失畴”,可能会联想到荒芜的田野、孤独的农舍和悲伤的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失落和无助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失去土地的概念可能通过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land loss”或“dispossession”。
“失畴”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有限。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边缘化。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关注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生计等社会问题,同时也展示了语言随着社会变迁而演变的过程。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畴】
(形声。从田,寿声。本义:已耕作的田地)。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畴,耕地也。 、 《说文》-畴,耕治之田也。象耕屈之形。 、 《左传·襄公三十年》-取我田畴而伍之。 、 《国语·周语 》-田畴荒芜。 、 《汉书·萧望之传》-修农圃之畴。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组词】
田畴、 畴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