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4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41:24
“恶辞”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带有负面含义或攻击性的言辞。它强调了言语中的恶意和伤害性,可能包括诽谤、侮辱、讽刺等。
“恶辞”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恶”表示不好或负面,“辞”指言辞或话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带有恶意的话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必信,行必果”,恶辞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恶辞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和影响日益显著,引发了对网络道德和**的广泛讨论。
恶辞往往让人联想到冲突和敌意,它可能引发听者的愤怒、悲伤或恐惧。在个人层面,恶辞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心理创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恶辞,特别是在与他人交流时,保持尊重和理性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创作中,恶辞可以被用来强化戏剧冲突,例如在剧本中描绘角色之间的激烈对抗。
恶辞可能让人联想到尖锐的声音和愤怒的表情,视觉上可能与黑暗、压抑的色调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恶辞的定义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的批评可能被视为恶辞,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建设性的反馈。
恶辞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力量,也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恶辞是提升沟通技巧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