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1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13:50
词汇“恃功岸忽”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恃功”、“岸”和“忽”三个部分来理解。
综合来看,“恃功岸忽”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功绩而变得高傲自大,忽视他人或环境的变化。
由于“恃功岸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那些因为一时成就而变得自满和忽视周围的人。
由于“恃功岸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强调团队合作和谦逊的社会文化中,“恃功岸忽”这样的态度通常不被推崇。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短暂成功而变得目中无人的人,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
在职场或学术环境中,遇到因为成就而变得自大的人,可以使用“恃功岸忽”来形容他们的态度。
在创作中,可以将“恃功岸忽”作为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故事情节展现其后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站在高处俯视他人的人物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旋律高昂的音乐来象征这种高傲的态度。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行为可以用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
“恃功岸忽”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醒我们在取得成就时保持谦逊和警觉,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忽视了周围的人和环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
朝恩资小人,恃功岸忽无所惮。
1.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3.
【岸】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hǎn,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引证】
《诗·卫风·氓》-淇则有岸。 、 《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 、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忽,忘也。 、 《广雅·释诂三》-忽,轻也。 、 《汉书·食货志》-奈何而忽。 、 《汉书·王嘉传》-忽于小过。 、 《汉书·东平思王宇传》-忽于道德。 、 《聊斋志异·促织》-不可忽也。
【组词】
疏忽;忽忘、 忽易、 忽睨、 忽怠、 忽慢、 忽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