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3:21
“恃宠”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依赖或凭借别人的宠爱或偏爱。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因为得到了他人的特别喜爱或优待而变得自满、放纵或不自量力。
在文学作品中,“恃宠”常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因为得到君主或上级的宠爱而变得傲慢或不思进取。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那些因为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而得到不公平优势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探讨“恃宠”现象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恃宠”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恃”意为依赖,“宠”意为宠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因为得到宠爱而变得自满或傲慢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恃宠”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儒家倡导的谦逊和自省的美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那些因为特殊关系而获得不正当优势的人。
“恃宠”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傲慢、自大和不公平。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社会不公和道德失范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而得到特殊待遇,这种情况下,“恃宠”这个词就非常贴切。例如,在学校中,有些学生因为家庭背景优越而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这可能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恃宠而骄,花自飘零水自流,不问人间事,只顾自逍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因为得到特别宠爱而变得傲慢的人物形象。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旋律高亢的音乐来表达“恃宠”带来的傲慢和不羁。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poiled”或“pampered”,它们也有依赖宠爱而变得任性和不自量力的含义。
“恃宠”这个词在描述因为得到特别宠爱而变得自满或傲慢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个人行为,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1.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
2.
【宠】
(形声。从宀(mián),龙声。本义:尊崇)。
同本义。
【引证】
《国语·楚语》。注:“尊也。”-宠神其祖。 、 《说文》-宠,尊居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宠名皆弃。
【组词】
宠存、 宠重、 崇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