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37
词汇“恃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较为文言或古雅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恃固”进行分析:
“恃固”字面意思是指依靠、依赖某种坚固或稳定的事物。其中,“恃”意为依赖、依靠,“固”意为坚固、稳定。
在文学作品中,“恃固”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依赖于某种不可动摇的基础或条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更常见于古文或专业文献中。
“恃固”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更多保留在文言文或特定语境中。
在古代社会,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恃固”于家族、传统或某种信仰,而在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独立和自我实现。
“恃固”可能带有一种保守或不愿改变的负面联想,因为它暗示了对现状的过度依赖。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某些人或组织过于依赖某种资源或条件,而忽视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恃固”来描绘一个不愿改变的古老家族或社会结构:
古老的家族,恃固于传统,
时光流转,唯有变革是永恒。
想象一座古老的城堡,坚固的石墙,风雨不侵,这种形象可以与“恃固”联系起来。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上可以与“依赖”或“依靠”等词汇相联系。
“恃固”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中对稳定和依赖的普遍需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
2.
【固】
(形声。从囗(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固,四塞也。 、 《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亦孔之固。 、 《左传·成公十六年》-脩陈固列。 、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 《吕氏春秋·达郁》-筋骨欲其固也。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荀子·王霸》-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 、 《韩非子·难势》-良马固车。
【组词】
固项、 固阴、 固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