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4:22
“三头六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有三个头和六只手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能力非凡,能够同时处理多件事情,或者形容某人非常强大、无所不能。
在文学作品中,“三头六臂”常用来形容英雄或神话人物的超凡能力,如《西游记》中的哪吒。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赞某人工作效率高或能力出众。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高效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同义词:
反义词:
“三头六臂”源自古代神话传说,特别是与哪吒有关的传说。哪吒是神话中的著名人物,因其拥有三头六臂而被视为超凡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普通人的超常能力。
在**文化中,“三头六臂”与神话和英雄形象紧密相关,反映了人们对超凡能力的向往和崇拜。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发挥最大潜能。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大和神奇的联想,激发人们对超能力的想象和向往。它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某人能力的赞赏和敬佩。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总能同时处理多个项目,效率极高,我便用“三头六臂”来形容他的工作能力,大家都觉得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如哪吒般三头六臂, 在生活的战场中勇往直前, 每一只手臂都紧握着希望, 每一个头颅都思考着未来。”
想象一个拥有三头六臂的神话人物,每个头颅都专注地看着不同的方向,每只手臂都在忙碌地执行不同的任务。这种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动态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像超人一样”或“像八爪鱼一样”,都是用来形容某人能力非凡,能够同时处理多件事情。
“三头六臂”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类对超凡能力的永恒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
吕岳在金眼驼上,现出~,大显神通。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4.
【臂】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胳臂。
【引证】
《说文》-臂,手上也。 、 《广雅·释亲》-肱谓之臂。 、 《仪礼·少牢礼》。注:“肱骨。”-肩臂。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奋袖出臂。
【组词】
臂缚、 臂纱
1. 【三头】 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