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5:43
“假以辞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假装出某种言辞和表情。基本含义是指某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表现出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的言辞和表情。
“假以辞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对于虚伪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虚伪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真诚和坦率被视为美德,而虚伪和狡诈则被视为负面品质。因此,“假以辞色”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负面含义,常用来批评那些表里不一的人。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让我联想到虚伪和不诚实的行为。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成语来警示他人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假以辞色,表面上对我非常友好,但实际上却别有用心。这种经历让我更加警惕,也更加重视真诚的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笑容如春风,假以辞色难掩心机,真假之间,唯有时间能揭秘。”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表面上微笑,但眼神中透露出不真诚。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说话时语气虚伪,声音中缺乏真诚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utting on a false front”或“feigning sincerity”,这些表达也用来描述人的虚伪行为,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假以辞色”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识别和描述虚伪行为,同时也提醒我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诚。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叫他传了那厨子来当一次差,我们在旁边~,逐细盘问他,怕问不出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