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7:33
披荆斩棘的字面意思是通过砍伐荆棘和斩断障碍来开辟道路。基本含义是指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开辟新局面或达到目标。
“披荆斩棘”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披荆斩棘,以启山林。”原意是指开辟山林,后来引申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在**文化中,“披荆斩棘”象征着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身上都有体现,如岳飞、文天祥等。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和勇气。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有克服一切障碍的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学业上披荆斩棘的时刻,比如准备重要的考试或完成复杂的项目。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并欣赏这个词汇所蕴含的精神。
诗歌: 披荆斩棘路, 勇者心不孤。 风雨兼程过, 终见彩虹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探险者在茂密的丛林中挥舞着斧头,开辟道路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背景音乐,如《勇敢的心》电影原声,来增强这种勇往直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break new ground”或“blaze a trail”,都表达了开辟新道路或克服困难的意思。
“披荆斩棘”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不断前行。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榛】
(形声。从木,秦声。本义:植物名。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榛,榛木也。 、 《诗·邶风·简兮》-山有榛。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
【组词】
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