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5:54
改易: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改变或替换,通常指对某事物进行修改或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或条件。
“改易”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改”和“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描述对文字、制度或*惯的修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广泛的改变和调整。
在**传统文化中,“改易”常常与变革和创新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易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态度。
“改易”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暗示着进步和适应。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改易可能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需要对工作方法进行改易的情况。通过调整策略和方法,我成功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改易”:
春风拂过,万物改易,
旧枝换新叶,生机勃勃。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枯黄的草地在春雨的滋润下逐渐变绿,这就是“改易”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变化,这也是一种“改易”。
在英语中,“改易”可以对应为“change”或“modify”。不同文化中,对改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
“改易”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改变,也涵盖了心理和情感上的转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改易”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情感。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