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31
凛凛威风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种令人敬畏的气势或风度。其中,“凛凛”形容严肃、冷峻的样子,“威风”则指威严的气派或风度。整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具有一种令人敬畏的、不可侵犯的气势。
“凛凛威风”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凛凛威风”常常与权威、尊严和力量联系在一起。在传统观念中,领导者和权威人士应该展现出这种气势,以维护其地位和权威。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尊重。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现代的权威人士,以及他们在特定场合下的表现。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观看历史剧时遇到这个词汇,剧中的人物通过展现凛凛威风来强调其领导地位和权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目光如剑,凛凛威风,穿越了千年的尘埃,依旧不减当年的锋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着军装的将军,站在战场上,目光坚定,气势如虹。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庄严的进行曲,来增强这种威严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we-inspiring presence”或“majestic aura”,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敬畏和威严的感觉。
“凛凛威风”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传达了外在的气势,也反映了内在的权威和尊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有一个守旗壮士,冠簪鱼尾,甲皱龙鳞,身长一丈,凛凛威风,便是险道神郁保四。
1.
【凛】
(形声。从仌(bīng)冰。禀(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 、 《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其性为凛。 、 《风俗通·究通》-寒则凛冻。 、 潘岳《悼亡诗》-凛凛寒风升。 、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组词】
凛冽、 凛栗、 凛秋、 凛气、 凛寒
2.
【凛】
(形声。从仌(bīng)冰。禀(bǐng)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 、 《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其性为凛。 、 《风俗通·究通》-寒则凛冻。 、 潘岳《悼亡诗》-凛凛寒风升。 、 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
【组词】
凛冽、 凛栗、 凛秋、 凛气、 凛寒
3.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4.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