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9:04
词汇“旦过僧”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相关的文献中,尤其是在描述僧侣生活和修行实践的语境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旦过僧”字面意思是指在清晨进行过斋戒和修行的僧人。在**中,僧侣通常会在清晨进行一系列的修行活动,包括诵经、打坐、斋戒等,这些活动统称为“旦过”。因此,“旦过僧”特指那些在清晨完成这些修行活动的僧人。
“旦过僧”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修行实践中的“旦过”活动。随着在不同地区和时代的传播,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含义始终与清晨的修行活动相关。
在文化中,清晨的修行被视为一种净化心灵、提升修为的重要方式。因此,“旦过僧”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僧侣对修行的坚持和虔诚。
提到“旦过僧”,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清晨的宁静、僧侣的虔诚以及修行的严谨。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人们对信仰、精神追求的思考和感悟。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接触到**文化或参与相关的修行活动,可能会遇到或使用到“旦过僧”这个词汇。例如,在参观寺庙或与僧侣交流时,可能会听到或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修行状态。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将“旦过僧”融入到描绘清晨和修行的场景中:
晨曦微露,旦过僧静坐于菩提树下,
诵经声悠扬,心灵在宁静中升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清晨寺庙的画面,僧侣们在晨光中诵经、打坐,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宁静的**音乐,如梵唱或禅乐,来增强对“旦过僧”的听觉联想。
在其他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旦过僧”的词汇,但类似的修行活动和描述方式可能存在。例如,在教中,清晨的祷告和修行也有类似的含义和实践。
通过对“旦过僧”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修行实践和文化背景。这个词汇在描述僧侣清晨修行活动时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对于研究文化和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
2.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3.
【僧】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俗称“和尚”,梵语“僧伽(samgha)”的省称。
【引证】
韩愈《山石》-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组词】
僧行、 僧众、 僧录司、 僧雏、 僧寮、 僧居、 僧衲、 僧靿袜儿、 僧正、 僧官、 僧纲、 僧腊、 僧伽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