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5:29
词汇“攘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攘步”可以拆分为两个字:“攘”和“步”。
结合起来,“攘步”可能指的是整顿步伐、调整步态,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抵御前进中的障碍。
由于“攘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太常见。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难或挑战面前调整自己的步伐,以更好地前进。
由于“攘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源自古代军事或武术用语,用于描述在战斗中调整步伐以应对敌人。
在古代军事文化中,“攘步”可能与布阵、备战等概念相关,强调在战斗前的准备和调整。
“攘步”可能给人一种坚定、有序的感觉,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而是有序地前进。
由于“攘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团队建设或个人成长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鼓励人们调整自己的步伐,以更好地面对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攘步”来描绘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形象: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他攘步前行,不问归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泥泞的道路上坚定地行走,每一步都显得有力而有序。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来增强“攘步”带来的坚定和有序的感觉。
由于“攘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英语中,可能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teadfast steps”或“resilient strid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攘步”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的坚定和有序的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仍然有其价值。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在特定的语境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
2.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