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38:27
“以假乱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假的来冒充真的,使人难以分辨真伪。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模仿或伪造,使得假的东西在外观、性质或效果上与真的东西非常相似,以至于难以区分。
“以假乱真”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的仿造和鉴别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尤其是在高仿真技术的应用中。
在**文化中,“以假乱真”常常与诚信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在商业活动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警惕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惕和怀疑。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或不熟悉的事物时要保持警觉,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真实与虚假界限的探索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购买电子产品时遇到过仿冒品,这些产品在外观和包装上以假乱真,但性能和质量却大相径庭。这次经历让我更加重视产品的来源和真伪鉴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花前,影影绰绰,以假乱真,梦回唐朝。”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艺术家正在细致地绘制一幅名画的复制品,每一笔都力求以假乱真。背景音乐可以选择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营造出一种专注和细致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pass off as genuine”或“so realistic that it'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real thing”,它们都传达了相似的意思,即某物非常逼真,以至于难以区分真伪。
“以假乱真”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示了人类对于真实性的追求,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警惕,学会鉴别真伪。通过对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背景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如此办法,势必~,以少报多。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3.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4.
【真】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引证】
《说文》。按:六经无真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 《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 《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归其真宅。 、 《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组词】
真人府、 真仙、 真君、 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