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7:21
“救饥拯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拯救饥饿和溺水的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危难时刻给予帮助,特别是指在人们处于极度困境时伸出援手。
在文学作品中,“救饥拯溺”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善良人士的行为,强调他们的慈悲和勇敢。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工作或慈善事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具体的救助活动。
同义词:
反义词:
“救饥拯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救饥”和“拯溺”两个词组组成,分别指拯救饥饿和溺水的人。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救饥拯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强调社会责任和互助精神。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它鼓励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传递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社区组织在自然灾害后进行救饥拯溺的活动,这些行为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他如星辰般闪耀,
救饥拯溺,
温暖了无数心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灾难现场忙碌的身影,他们的动作充满力量和决心。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救援车辆的警报声和人们的呼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help those in need”或“to save someone from dang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在他人需要时提供帮助。
“救饥拯溺”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道德和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他人处于困境时给予帮助,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互助和共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饥】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饑,谷不熟为饑。 、 《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 、 《诗·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 、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 《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 、 《汉书·翼奉传》-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
【组词】
饥荒;饥馁、 饥时得一口、 饥氓、 饥岁
3.
【拯】
(形声。从手,丞(chéng)声。本义:向上举)。
同本义。
【引证】
《易·艮》。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孔颖达疏:“拯,举也。”-艮期腓,不拯其随。
4.
【溺】
排泄小便。后来作“尿”。
【引证】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更:轮番。睢:范睢。)
【组词】
溺尿、 溺溲
人或动物排泄的小便。
【引证】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热,故溺赤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
【组词】
溺盆子、 溺壶、 溺窝子、 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