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9:41
词汇“灭夷”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灭”和“夷”。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灭夷”字面意思是指消灭或铲除异族或异己。其中,“灭”意味着彻底摧毁或消灭,“夷”在古代汉语中常指非**的民族,有时也泛指异己或异端。
在古代**,特别是在战争或民族冲突的语境中,“灭夷”常用来描述对敌对民族的彻底征服或消灭。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或战争的残酷性。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的使用较少,且通常带有历史或学术研究的背景。
“灭”和“夷”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灭”源自甲骨文,最初指火熄灭,后引申为消灭、毁灭。“夷”最初指平坦,后用来指非**的民族,再后来泛指异己。随着时间的推移,“灭夷”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中。
在**古代,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灭夷”常与民族主义和战争相关联。这个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异族的敌视和排斥态度。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更多地带有历史研究的性质,用以分析和理解古代的民族关系和战争策略。
“灭夷”这个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民族间的对立。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引起敏感和争议,因为它涉及到民族和文化的冲突。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学术讨论时。例如,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参与历史课程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并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在创作中,可以将“灭夷”这个词融入到历史小说或诗歌中,用以描绘古代战争的残酷或民族间的冲突。例如,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烽火连天夜,灭夷声声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战场上士兵们奋战的场景,或是被征服民族的悲惨命运。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兵器碰撞声和士兵的呐喊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征服”、“消灭”等,但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与罗马帝国的扩张或十字军东征相关。
“灭夷”这个词在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有其重要性。了解这个词的词源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民族关系和战争策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提醒我们历史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1.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
2.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