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3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2:02
“余力”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完成主要任务或活动后剩下的力量、能力或资源。基本含义是指在满足基本需求或完成主要工作后,仍有剩余的精力或能力去做其他事情。
“余力”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余”表示剩余,“力”表示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更为广泛。
在**文化中,“余力”常与勤劳、节俭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强调在满足基本需求后,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余力”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仍能保持坚韧和积极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完成学业后仍有余力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这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管理时间和精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余力”:
在夜的深渊,星光微弱,
我以余力,点亮心灯。
“余力”让我联想到夕阳下的余晖,温暖而宁静。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轻柔的钢琴曲,舒缓而充满希望。
在英语中,“余力”可以对应为“leftover energy”或“reserve strength”。不同文化中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余力”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持效率,还启发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和坚韧的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余力”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库中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1.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