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9:45
“斗折蛇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斗(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基本含义是形容道路或河流曲折蜿蜒,也比喻事物发展过程曲折多变。
“斗折蛇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在文化中,曲折和蜿蜒往往被赋予一种美学价值,如山水画的构图常常强调曲线的运用。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神秘和探索的感觉,联想到未知的旅程和复杂的人生道路。它激发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一条斗折蛇行的小径,那种曲折和挑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斗折蛇行的小径,引领我穿越时光的迷雾,探寻生命的奥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蜿蜒的小径在山林中穿梭;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多变的乐曲,如《蓝色多瑙河》,来体现斗折蛇行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andering”或“zigzagging”,但它们没有“斗折蛇行”这种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美学意义。
“斗折蛇行”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曲折美,也反映了人生道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欣赏生活中的曲折和变化,同时也鼓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探索和好奇的心态。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3. 【蛇】 ——见“委蛇”(wēiyí)。
4.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