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9:21
吏属(lì sh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官员的下属或助手。在古代**,吏属通常指的是在政府机构中协助官员处理日常事务的低级官员或办事人员。
吏属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吏指的是官员或政府工作人员,属则表示隶属或下属。随着时间的推移,吏属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官员的助手或下属。
在古代**,吏属是政府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政府的运作。吏属的选拔和培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僚体系和行政管理水平。
吏属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政府的繁忙场景,以及那些默默无闻但至关重要的基层工作人员。它也可能引发对古代官僚体系的复杂性和效率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吏属的概念可以类比为政府机构中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虽然不显眼,但对组织的运作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吏属可以被用来象征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人:
吏属无声,文书有序,
衙门之内,忙碌不息。
忠诚之心,虽不显眼,
却是国家,稳固之基。
吏属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衙门的场景,忙碌的文书工作,以及官员和下属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观看古装剧或历史纪录片来获得更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包括中世纪欧洲的“clerk”或“scribe”,他们在政府或教会中担任类似的角色。
吏属一词虽然不常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行政体系。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丰富的历史视角。
1.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
2.
【属】
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亡国破家相随属。 、 《史记·魏公子列传》-冠盖相属。 、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组词】
属纩、 属界、 属连、 属志、 属引、 属文、 属读、 属聚、 属丝、 属好、 属怨、 前后相属
缀辑;撰写。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 、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
【组词】
属文、 属辞、 属书、 属对、 属缀、 属稿、 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