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2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21:47
文人化: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将某物或某人赋予文人的特质或风格,使其具有文学、艺术或知识分子的气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事物被赋予文化、艺术或学术的特质。
“文人化”一词源于中文,其中“文人”指的是有文化修养和文学才能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扩展到指代任何事物被赋予文化或艺术特质的过程。
在**文化中,“文人”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被视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因此,“文人化”在社会中往往带有积极的意义,象征着对文化价值的追求和尊重。
“文人化”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优雅、深邃和富有内涵的联想。它让我想到那些充满诗意和哲思的文学作品,以及那些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修养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旨在文人化的社区项目,我们通过举办文学讲座、艺术展览和诗歌朗诵会,努力提升社区的文化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文人化”:
在这文人化的庭院里,
诗句在风中轻轻吟唱,
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草,
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安静的庭院,墙上挂着书法作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背景音乐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文人化”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tellectualization”或“artistic refinement”,它们都强调了文化、知识和艺术的特质。
“文人化”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文化的高度,也象征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追求知识和艺术的深度,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