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5:19
词汇“文义”是一个汉语词汇,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文义”字面意思是指文章或文字的意义、内容。它强调的是文本的内在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文义”由“文”和“义”两个字组成。“文”指文字、文章,“义”指意义、道理。在古代汉语中,“文义”一词就已经存在,主要用于文学和学术讨论中。
在**传统文化中,“文义”被高度重视,认为文章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传递。因此,理解和把握文义是阅读和创作的重要环节。
“文义”这个词给人一种深邃、内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需要用心去体会和理解的深层内容。
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我常常会花时间去琢磨作者的文义,这让我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文义”:
字句间藏文义深,
读者心领神会真。
墨香飘溢书卷里,
思绪飞扬意自新。
看到“文义”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本翻开的书,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以及翻书时纸张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文义”可以对应为“meaning of the text”或“implication”,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文义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文义”是理解和解读文本的关键,它不仅仅是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是作者意图和思想的传递。在学*语言和文学时,深入理解文义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和体会文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造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