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6:5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51:47
词汇“案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特指古代官府中的文书或处理文书的官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案吏”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案吏”的字面意思是指处理文书的官员。在古代官府中,案吏负责记录、整理和处理各种官方文件和案件。
“案吏”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案”指文书或案件,“吏”指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文书”、“文员”等取代了“案吏”。
在古代**,案吏是官府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和记录。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子文档和数字记录的普及,案吏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现代人来说,“案吏”可能带有一种古老和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府的严谨和秩序。
在现代生活中,“案吏”一词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学*历史或研究古代官府运作时,了解案吏的角色和职责是很有帮助的。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案吏”一词来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和真实感。
想象一个古代官府的场景,案吏在忙碌地处理文书,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古代官府的特殊氛围和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位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中世纪欧洲的“抄写员”(Scribe),他们在功能上与案吏相似。
“案吏”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府的运作方式和文化背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表达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