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2:03
“沂水弦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沂水边弹琴唱歌。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先进》,其中孔子问他的弟子们各自的志向,曾皙(曾子)回答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里的“咏而归”即指在沂水边唱歌归来,后来演变成“沂水弦歌”,用来形容人们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或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在文学作品中,“沂水弦歌”常用来描绘田园诗般的生活场景,表达对自然和谐、心灵自由的向往。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理想生活、文化追求或教育理念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哲学探讨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同义词:
反义词:
“沂水弦歌”源自《论语》,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儒家文化的语境,而是被更广泛地应用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传统文化中,“沂水弦歌”代表了儒家文化中对和谐、自然生活的追求。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以及对物质生活简单化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表达对快节奏生活的不满,以及对内心平静和精神满足的追求。
“沂水弦歌”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宁静和满足感。它让我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人们在自然中享受音乐和诗歌,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让我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满足。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文学研讨会上听到一位教授用“沂水弦歌”来形容他对退休生活的期待。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沂水弦歌”:
在沂水之畔,琴声悠扬,
春风拂面,心随歌飘荡。
远离尘嚣,寻一片宁静,
沂水弦歌,是我梦中的天堂。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文人坐在沂水边,手持古琴,轻声吟唱,周围是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段古筝或古琴的旋律,悠扬而宁静,仿佛带人回到了那个悠闲的时代。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田园诗般的生活”(pastoral life),用来形容一种简单、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沂水弦歌”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一个文学表达工具,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高雅,无论生活如何变迁。
[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
1. 【沂】 (形声。从水,斤声。本义:沂水。古水名)。 同本义。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弦】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 、 《文选·王文宪集序》-无待韦弦。 、 《韩非子·观行》-故佩弦以自急。 、 《淮南子·人间训》-引弦而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
【组词】
弦箭、 弦栝
4.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