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07
春回大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春天再次回到大地。它描绘了冬季过后,自然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季节的更替,特别是春天的到来给大地带来的新生和活力。
“春回大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日常语境中,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因此“春回大地”常常与春节等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成为庆祝和祈愿的象征。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温暖、希望和活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绿意盎然的景象、鸟语花香,以及一切生命力的复苏。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春天到来,我都会感到一种新的动力和希望,仿佛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可以随着春回大地而得到解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心中的冰雪也悄然融化,流淌成希望的河流。”
想象一片绿油油的草地,鸟儿在枝头欢唱,这便是“春回大地”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ring returns”或“Spring is in the ai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春回大地”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新生活和希望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
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广乐奏钧天,万国衣冠。同瞻旭日,阳~。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