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5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3:12
“掂梢折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折断树枝,掂量树梢”,比喻做事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最终导致失败或损失。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行动与目标之间的不匹配,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的计划或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他人不要过于自信或盲目乐观。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超出资源或能力范围的项目或决策。
同义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眼高手低 反义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掂梢折本”这个成语的来源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务实和实际效果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批评不切实际行为的一个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务实和实际效果一直被高度重视。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行动与结果的匹配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教育和商业领域。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和提醒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不切实际而失败的案例。它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盲目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因为过于乐观和不切实际的计划而导致项目失败。这时,我就会用“掂梢折本”这个成语来提醒他们要更加务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掂梢折本梦难圆,脚踏实地路自宽。”
想象一个人试图折断一棵大树的树枝,但最终因为力量不足而失败。这个场景可以带来一种无力和挫败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ting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意思也是尝试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掂梢折本”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用来批评那些不切实际的行为和计划。它提醒我们要务实,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务实的重要性。
1. 【掂】 (形声。从手,店声。本义:以手称物)。
2.
【梢】
(形声。从木,肖声。本义:树木的末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梢,梢木也。 、 《尔雅》。注:“谓木无枝柯,梢擢长而杀者。”-梢,梢擢。 、 白居易《有木诗》-开花寄树梢。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
【组词】
树梢;枝梢
3.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4.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