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3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36:33
兵无血刃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兵器没有沾血”,基本含义是指在战争或冲突中没有发生实际的战斗或流血**,即和平解决问题或不战而胜。
兵无血刃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兵法和战争哲学,强调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各种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情境。
在文化中,兵无血刃**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念。这种观念强调通过智慧和策略来避免冲突和战争,追求和平与和谐。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象征着智慧、和平和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它让人联想到策略家和外交家的形象,以及通过智慧而非武力解决问题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通过巧妙沟通和协商解决工作中的冲突的情况,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兵无血刃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智者行天下,兵无血刃间,
谈判桌前坐,和平花绽放。
想象一幅画面:两位将军在谈判桌上握手,背景是和平鸽飞翔的天空,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兵无血刃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n without fighting”或“peaceful resolu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思想相似,即通过非暴力手段达到目的。
兵无血刃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和平解决问题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和平与智慧的理念。
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扬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制胜以谋,~。
1.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 《易·说卦》-离为戈兵。 、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4.
【刃】
(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刀口,刀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张舜徽注:“许云象形,而实指事。今俗称刀口。”-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 《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 、 《荀子·议兵》-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斩。 、 《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组词】
刀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