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0:13
“田父之获”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指农夫在田间劳作后所获得的收获。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辛勤劳动所得到的成果或回报。
在文学作品中,“田父之获”常用来比喻普通人的辛勤努力和最终的成果,强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劳动成果或奖励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经济学或社会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农民的劳动产出和社会贡献。
“田父之获”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劳动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领域,也可以用来比喻任何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被视为立国之本,因此“田父之获”体现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肯定。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强调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尊严。
这个词汇给人以踏实、勤劳和收获的正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金黄的麦田、勤劳的农夫和丰收的喜悦,激发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和对成果的珍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社区农耕活动,亲身体验了种植和收获的过程。那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田父之获”的含义,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田父之获,金黄的麦浪,是勤劳的赞歌。”
想象一幅画面:阳光下,农夫在金黄的麦田中忙碌,耳边是风吹麦浪的声音,这正是“田父之获”的生动写照。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农民的收获”或“劳动的果实”,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劳动和收获的关系。
“田父之获”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劳动的重视,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肯定。它提醒我们尊重劳动,珍惜成果,并在我们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传递这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此韩庐、东郭自困于前而遗田父之获者也。
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一天一只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三座山跑了五圈,韩子卢还是没有追上东郭逡,结果两者都累死了。一个农夫刚好路过,轻易地捉住韩子卢和东郭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若迷而不返,则是韩卢、东郭自困于前,而遗~也。”
1.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
2. 【父】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同本义。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获】
(形声。从犬,蒦(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获,猎所获也。 、 《易巽》-田获三狐。 、 《诗·秦风·驷賳》-舍拔则获。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谋于野则获。 、 司马相如《子虚赋》-今日畋乐乎?获多乎?
【组词】
获兽;获兔;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