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0:52
河口:指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点,是河流与受水体之间的过渡区域。河口通常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如三角洲、潮汐影响等。
河口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地理特征。在古代文献中,河口常被提及,如《水经注》中就有对河口的描述。
在**文化中,河口往往与繁荣和交通联系在一起,因为河口是贸易和交流的重要节点。例如,上海位于长江口,其发展与河口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河口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与壮阔。它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人类活动的交汇点,让人联想到探索和冒险。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曾到访黄河口,那里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 河口的风,轻拂着帆, 潮汐的歌,悠扬在岸。 泥沙沉淀,岁月流转, 河与海的交响,永不停休。
河口的景象通常是宽阔的水面、潮汐的涌动和海鸟的飞翔。可以想象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以及海风带来的咸味。
在英语中,“estuary”对应于中文的“河口”,在不同文化中,河口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河口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生态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河口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我更准确和丰富地使用这个词汇。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