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4:24
状况: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某种状态或情况,可以是个人的、社会的、物理的或抽象的。它描述的是一个特定时间点或一段时间内的情形或状态。
“状况”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用来描述事物的外观或形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描述更广泛的状态和情况。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状况”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个人的状况可能更受关注;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集体或社会的状况可能更为重要。
“状况”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关注或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一定的焦虑或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状况”来询问亲友的健康或工作情况,以表达关心。
在诗歌中,可以将“状况”融入描述自然或人类情感变化的诗句中,如“月亮的状况,从圆满到残缺,如同人心的起伏”。
看到“状况”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医院或诊所的场景,听到相关的医疗设备声音。
在英语中,“状况”可以对应为“condition”或“situation”,但每个词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状况”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不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1.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2.
【况】
(形声。从水,兄声。本义:寒冷的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未得其证。…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況字,后又改作况。”-況,寒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