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2:01
词汇“即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即”通常表示“立即”、“就是”或“接近”,而“真”则表示“真实”、“确实”或“真正”。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即真”可能被理解为“立即真实”或“就是真实”的意思。
由于“即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某个情节或描述的真实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真实性的场合。
由于“即真”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即”和“真”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强调真实性。
在强调真实性和诚信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即真”可能被用来强调信息的可靠性或**的真实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即真”这个词汇,除非在讨论某些需要强调真实性的场合,如历史研究或新闻报道。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即真”来强调某个意象或情感的真实性:
月光下的影子,即真是我孤独的伴侣,
在寂静的夜里,它与我共舞。
由于“即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英语中,可能使用“truly real”或“indeed tru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即真”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真实性和立即生效的真实性,这在某些语境中可能非常有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1.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即,就食也。 、 《仪礼·公食礼》-席末取粮即稻。 、 《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2.
【真】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引证】
《说文》。按:六经无真字-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 《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 《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归其真宅。 、 《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组词】
真人府、 真仙、 真君、 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