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9:36
词汇“明酌”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明”和“酌”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明酌”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明酌”字面意思是指明亮的酒杯或清澈的酒。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饮酒的场景,特别是指在明亮的环境中品味美酒。
“明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明”字有明亮、清澈之意,“酌”字则指饮酒或斟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明酌”逐渐被用来形容一种高雅的饮酒方式或环境。
在**传统文化中,饮酒常与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明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不仅是一种饮酒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审美追求。
“明酌”一词给人以清新、高雅的情感体验,联想到宁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和清澈的美酒,带来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中体验过“明酌”的感觉。那里的环境优雅,灯光柔和,每一杯茶都如同明酌一般,让人心情舒畅。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明酌”:
月光如水洒窗前,
明酌一杯夜未眠。
清风徐来花自落,
诗心悠然入梦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的庭院,一位文人雅士坐在石桌旁,手中举着一杯清澈的酒,周围是静谧的自然景色。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古筝曲,如《高山流水》,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r drink”或“fine wine”,但这些表达缺乏“明酌”所蕴含的文化和审美意味。
通过对“明酌”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一种饮酒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情感表达。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2.
【酌】
(形声。从酉(yǒu),从勺,勺亦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斟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酌,盛酒行觞也。 、 《仪礼·有司彻》。-尸升,坐取爵酌。 、 《礼记·曲礼》-酒曰清酌。 、 《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 、 《公羊传·僖公八年》-盖酌之也。 、 《周礼·夏官》-及祭,酌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 、 唐·李朝威《柳毅传》-因命酌互举。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我酌油知之。 、 欧阳修《卖油翁》-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汉书·盖宽饶传》-无多酌我,我乃酒狂。
【组词】
酌献、 酌羽、 酌言、 酌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