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4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48:20
改弦更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更换琴弦,重新安上。基本含义是指改变方针、计划或方法,以适应新的情况或解决问题。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效果不佳时,及时改变策略或方法。
改弦更张出自《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原意是指琴瑟调音不准时,需要解开弦重新调整,后来引申为改变方针或方法。
在**文化中,改弦更张强调的是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呼应,即在变化中寻求平衡和适应。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勇于改变,不断进步。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遇到工作或学*上的瓶颈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要改弦更张,尝试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改弦更张”融入描述自然界变化的诗句中,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改弦更张换新颜。”
想象一位音乐家在舞台上调整琴弦,这个动作可以引发对改变和创新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nge one's tune”,虽然字面意思不同,但都表达了改变观点或立场的含义。
改弦更张这个成语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改变,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灵活运用语言,适应不同的语境和需求。
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不~,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西汉时期,儒学家董仲舒读书与做学问十分刻苦,他读书时曾经三年不到自家花园里看一眼。汉武帝十分欣赏他的为人,让他提供施政方略。董仲舒认为秦朝的一些旧制度已经不适应了,就好比琴上的旧弦必须要换掉一样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弦】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 、 《文选·王文宪集序》-无待韦弦。 、 《韩非子·观行》-故佩弦以自急。 、 《淮南子·人间训》-引弦而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
【组词】
弦箭、 弦栝
3.
【更】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引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组词】
更无六耳、 更若、 更待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 《资治通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4.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