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1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1:31
改恶为善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改变恶行,转变成善行。这个成语强调了从负面行为向正面行为的转变,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集体在道德或行为上的积极变化。
在文学作品中,改恶为善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道德觉醒或成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鼓励他人改正错误,追求更好的自己。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行为矫正的过程。
改恶为善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强调人的可塑性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含义和用法可能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在传统文化中,改恶为善**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倡导社会正义和人性本善的观念。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希望、改变和成长。它鼓励人们面对错误,勇于改正,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朋友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决心改恶为善,通过努力学*和积极改变,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将改恶为善 融入到对人生转折的描绘中:
在黑暗的深渊,我曾迷失方向,
但心中那盏灯,指引我改恶为善。
每一步艰辛,都是成长的痕迹,
在光明的道路上,我终将绽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画面,象征着改恶为善的过程。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温暖、鼓舞人心的旋律,来表达这种积极转变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urn over a new leaf" 或 "reform onesel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积极转变的含义。
改恶为善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价值。
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