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26
水战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水面上进行的战斗,通常涉及船只、水兵以及各种水上战术。在军事领域,水战可以包括海战、河战或湖战等,涉及海军力量和水上作战策略。
在文学中,“水战”可能被用来描绘史诗般的海上战役,如《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中的海战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任何形式的激烈竞争或冲突。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或海军战略研究中,“水战”是一个精确的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类型的军事行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战斗发生的具体水域,如海战特指海洋上的战斗,而水战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
“水战”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水”和“战”两个汉字组成,反映了其字面意义。在历史上,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海军力量的发展,水战的概念和实践也在不断演变。
在许多海洋文化中,水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例如,地中海地区的古文明,如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丰富的水战历史,这些历史在他们的文学和艺术中得到了体现。
“水战”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壮观的战斗场面、英勇的水兵和复杂的海上战术。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英雄主义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战争电影接触到“水战”的概念,从而对海军历史产生兴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水战如画卷般展开,英勇的船只在风浪中穿梭,书写着不朽的传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古代战船在波涛中交锋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史诗般的背景音乐,增强水战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水战”的概念和重要性各不相同。例如,在太平洋岛国,由于地理环境,水战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水战”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精确的定义,也在文学和艺术中有着丰富的表现。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可能性。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