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3:06
词汇“弄喧捣鬼”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表达。
“弄喧捣鬼”字面意思是通过制造噪音或混乱来捣乱或恶作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故意制造麻烦、捣乱或恶作剧的行为。
“弄喧捣鬼”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恶作剧和捣乱行为的形象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这类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恶作剧有时被视为一种调皮或幽默的表现,但过度的捣乱行为则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成熟。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对于适度恶作剧的接受程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轻松和幽默,因为它通常与愉快的恶作剧相关联。它让我联想到童年时的调皮和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的玩笑,特别是在聚会或团建活动中,大家通过一些小恶作剧来增加乐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笑语盈,
弄喧捣鬼乐无穷。
童心未泯欢声起,
岁月静好忆童年。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群孩子在公园里追逐嬉戏的画面,伴随着欢快的笑声和喧闹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aying pranks”或“causing mischief”,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通过恶作剧或捣乱来制造乐趣。
“弄喧捣鬼”这个成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汉语成语,它不仅描述了恶作剧和捣乱的行为,还反映了文化中对于这类行为的看法。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为我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表达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描述和理解这类行为。
世人但说盗贼,便十分防备他,不知那拐子便与他同行同止,也讲不出弄喧捣鬼,没形没影的。
1. 【弄】
2.
【喧】
(形声。从口,宣声。“宣”有“宣扬”义,也有表义作用。本义:声音大而嘈杂)。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喧,大语也。 、 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北周·庚信《同州还》-上林催猎响,河桥争渡喧。 、 宋·王安石《金山寺》-夜风一何喧,大舶双橹。 、 陆游《喜雨》-蛙蛤徒自喧,蛟龙卧如蛰。
【组词】
喧议、 喧埃、 喧吓、 喧卑、 喧哄
3.
【捣】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捣”。-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 《仪礼·有司彻》-擣肉之脯。 、 《礼记·杂记》注-所以捣郁也。 、 《齐民要术·种谷》-捣麋鹿羊矢(屎)。 、 唐·李白《捣衣篇》-夜捣戎衣向明月。
【组词】
捣碓、 捣嗓子、 捣蒜打、 捣磕
4.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