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6:11
词汇“削衣贬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削衣”可能指的是削减衣物,即减少衣物的数量或质量;“贬石”可能指的是降低石头的价值或地位。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能意味着大幅度地减少或降低某物的价值或地位。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节约或贬低。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会使用这个词汇。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以下例句可能较为牵强: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两个不太相关的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该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极端的节约或贬低,尤其是在资源匮乏或经济困难时期。
该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贫困、节约和牺牲。它可能影响人们对节约和资源管理的思考。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削衣贬石”用于形容极端的节约或牺牲,例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人们在极端节约条件下的生活状态,如破旧的衣物和简陋的住所。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削衣贬石”是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为大幅度地减少或降低某物的价值或地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该词汇可能不太重要,但在特定语境下,它可以用来形容极端的节约或贬低。
时公私有余,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1.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2.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
3.
【贬】
(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贬,损也。 、 《广雅》-贬,减也。 、 《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损也。”-何以不氏,贬。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贬食省用。
【组词】
贬颜、 贬乐、 贬价、 贬悴
4.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