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2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24:49
词汇“枉长白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枉”通常指徒劳、无意义,“长白”可能指长白山,是**东北的一座著名山脉,“大”则有大的意思。将这些字组合起来,“枉长白大”可能意味着“徒劳地长大”或“无意义地成长”。
由于“枉长白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寓意,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
由于“枉长白大”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些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文化中,长白山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神圣和崇高的象征。因此,“枉长白大”可能在某些语境下,带有对某种崇高目标或理想最终未能实现的遗憾和惋惜。
这个词汇可能带给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虽然努力成长,但最终未能实现目标或价值的情景。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个人表达中,会用到这个词汇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寓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枉长白大”来表达对某种理想或目标未能实现的遗憾:
岁月如梭,枉长白大,
理想之花,终未绽放。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视觉和听觉联想较少。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的插图中,会用长白山的形象来象征“枉长白大”的意境。
由于“枉长白大”不是一个标准词汇,跨文化比较不适用。
“枉长白大”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对某种理想或目标未能实现的遗憾和惋惜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
4.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