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3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31:36
瓜李之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瓜田里弯腰提鞋,李树下整理帽子,容易引起别人的猜疑。基本含义是指在容易引起误会的情况下行为,即使没有实际的不当行为,也可能会被怀疑有不正当的意图。
在文学作品中,瓜李之嫌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容易引起他人的误解或猜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某人在特定情况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行为透明度和避免利益冲突的重要性。
同义词:疑邻盗斧、疑心生暗鬼 反义词:清者自清、无懈可击
瓜李之嫌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意是指在瓜田里不提鞋,李树下不整理帽子,以免引起别人的猜疑。后来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在容易引起误会的情况下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瓜李之嫌** 强调了行为上的谨慎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这种观念在社会交往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涉及利益和信任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谨慎和小心谨慎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特定情况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而被误解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在特定情况下,确实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引起瓜李之嫌。
在诗歌中,可以将 瓜李之嫌 融入到描述人物行为的诗句中,如:“瓜田李下莫轻举,清风明月自无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瓜田里弯腰提鞋,李树下整理帽子的场景,这种画面容易引起视觉上的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在讨论这个成语时的语气和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avoid even the appearance of impropriety",强调避免任何可能引起不正当行为怀疑的行为。
瓜李之嫌 这个成语在提醒我们在特定情况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猜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交往中的复杂情况。
瓜李之嫌,何以户晓?
谁知事既不谐,反涉~,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谅,何况他人。
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1.
【瓜】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同本义 。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引证】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 、 《诗经集注》-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 、 《诗·大雅·绵》-绵绵瓜瓞。
【组词】
瓜田、 瓜润、 瓜练、 瓜瓤
2.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