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9:06
“瓜田之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站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敢弯腰去提,以免被人误会是在偷瓜。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在容易引起别人怀疑的场合,为了避免嫌疑,连正当的行为也不敢做。
“瓜田之嫌”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意是告诫人们在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要小心行事,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在特定情况下为了避免嫌疑而采取的谨慎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君子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行为端正。因此,“瓜田之嫌”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个人行为的高度自律和自我约束。
这个成语给人以谨慎、小心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在复杂环境中需要保持警觉和自我保护的情景。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处理敏感信息的情况,那时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可以说是实践了“瓜田之嫌”的原则。
在诗歌中,可以将“瓜田之嫌”融入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中,如:“他在风中行走,每一步都如履*冰,只为避开那无形的瓜田之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瓜田中行走,小心翼翼地避开每一株瓜藤,生怕触碰到任何东西。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瓜叶的沙沙声,以及人物内心的紧张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avoid even the appearance of impropriety”,意为避免任何不适当的行为表现,与“瓜田之嫌”有相似的含义。
“瓜田之嫌”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在特定环境下人们为了避免嫌疑而采取的谨慎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在复杂情境中的行为准则,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明·李贽《与耿克念书》:“我欲来已决,然反而思之,未免有瓜田之嫌。”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
【瓜】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同本义 。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引证】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 、 《诗经集注》-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 、 《诗·大雅·绵》-绵绵瓜瓞。
【组词】
瓜田、 瓜润、 瓜练、 瓜瓤
2.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