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5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55:13
天差地远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与地的差距,非常遥远”。基本含义是指两者之间的差距极大,几乎无法比较或相提并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或者形容某人或某事与另一人或另一事之间的差距极大。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天差地远”常用于强调人物、**或情境之间的巨大差异。例如,在描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突出他们的不同。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显著的差异,比如学*成绩、工作能力、生活水平等。
专业领域: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群体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或社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同义词:
反义词:
“天差地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天”和“地”两个自然界的极端构成,强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天”和“地”常常被用来象征极端或对立的概念。因此,“天差地远”这个成语在描述社会现象或人物对比时,常常带有强烈的对比和批判意味。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或感叹,因为它强调了极端的差异。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些极端的对比,如贫富差距、知识水平差异等。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成就或能力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诗歌中,可以将“天差地远”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对比,如山与海的对比,或者在故事中用于描述人物命运的巨大差异。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中天空与地面的巨大对比,或者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歌曲中高低音的强烈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orlds apart”,意思也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极大,几乎无法比较。
“天差地远”这个成语在描述巨大差异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社会和文化分析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深入理解汉语表达和文化背景非常有帮助。
我的老人家虽说也是个监司职分,然而比起来,已是天差地远了。
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差】
限度;界限。
【引证】
《后汉书》-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4.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