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2:19
欢忭(huān b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高兴、喜悦的样子。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非常愉快,充满喜悦的情绪。
欢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人物因某种喜事而心情愉悦,如在古典诗词中描述节日、庆典或个人喜事时的情感表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频率较低,可能因为其较为文雅和书面化。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用来分析人物情感状态或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描写。
同义词:喜悦、高兴、快乐、欢欣 反义词:悲伤、忧愁、痛苦、沮丧
同义词中,“喜悦”和“欢欣”与“欢忭”在情感强度和文雅程度上较为接近,而“高兴”和“快乐”则更为通俗和常用。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情感状态。
欢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正式文书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欢忭常与节日、庆典等喜庆场合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体现了人们对积极情感的追求和表达。
欢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阳光、温暖和幸福。在表达时,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添一种文雅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遇到过“欢忭”这个词,它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欢忭,花开满园,笑语盈盈。”
欢忭可以联想到明亮的色彩和欢快的音乐,如阳光下的花海和节日的欢快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jubilant”或“elated”,它们在表达喜悦和兴奋的情感时与“欢忭”有相似之处。
欢忭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正式文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美学。
1.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
2.
【忭】
喜乐的样子。
【引证】
苏轼《喜雨亭记》-农夫相与忭于野。
【组词】
忭跃、 忭忻、 忭幸、 忭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