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24:00
摘记:指从书籍、文章或其他资料中选取重要内容进行记录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备忘、学习或研究之用。
摘记一词源于汉语,由“摘”和“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东亚文化中,摘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它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摘记让我联想到勤奋和专注的学习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摘记帮助我整理和记忆重要信息,特别是在准备考试和撰写论文时。
诗歌: 摘记的笔尖,轻轻划过纸面, 知识的火花,在字里行间跳跃。
故事: 他翻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每一页都是他年轻时的摘记,记录着他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视觉:想象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的角落,专注地做着摘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听觉: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那是知识在流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摘记”可以对应为“note-taking”或“excerpting”,在不同的文化中,其重要性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摘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学习过程中的勤奋和专注,还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摘记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1.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2.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