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3:13
“收田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农耕社会中,农民在收割庄稼时敲打的鼓。这种鼓声通常用来协调农民的收割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具有庆祝丰收和驱赶害虫的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收田鼓”可能被用来描绘农村生活的场景,增强作品的乡土气息和生动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传统农业文化或农村生活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历史或民俗学中,“收田鼓”可能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农业生产和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收田鼓”一词源于**传统的农耕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收田鼓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传统村落或特定节日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收田鼓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工具,也是农民团结协作和庆祝丰收的象征。它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提到“收田鼓”,我联想到的是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农民们在金黄色的稻田中辛勤劳作,鼓声回荡在田野上,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满足。
在我的家乡,每年秋收时节,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敲打收田鼓,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俗的延续,也是社区凝聚力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收田鼓”:
金色的稻浪翻滚,
收田鼓声响彻云霄。
勤劳的双手,
编织着丰收的歌谣。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农民们在田间敲打着收田鼓,鼓声与鸟鸣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的田园交响曲。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农耕仪式和工具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中,也有类似的使用鼓声来协调农耕活动的传统。
“收田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农耕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现代社会,虽然其使用场景减少,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联
1.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
2.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
3.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