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0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07:55
“有目咸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有眼睛的都能看到”,比喻事物非常明显,大家都看得见,无需多言。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的公开性和普遍性,即任何有眼睛的人都能见证其存在或事实。
在文学作品中,“有目咸睹”常用于强调某个事实或现象的普遍性和不可否认性。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某件事情的明显性,无需过多解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新闻报道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证据的公开性和无可辩驳性。
“有目咸睹”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等,显示了其在汉语中的悠久历史。
在文化中,强调事物的公开性和普遍性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事实和真相的重视,以及对于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肯定和确认。它强调了事物的明显性和不可否认性,让人感到安心和信任。在表达时,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强调某个事实的普遍性和公开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使用“有目咸睹”来强调某个项目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过多解释。这个成语帮助我清晰地传达了我的观点,并得到了听众的认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日花开,有目咸睹,
无需言语,美自流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中,一朵盛开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周围的人们都能清晰地看到它的美丽。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快的旋律,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和事物的明显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s clear as day”或“plain as the nose on your face”,都强调了事物的明显性和公开性。
“有目咸睹”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强调了事物的公开性和普遍性,还反映了*人对于事实和真相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清晰地传达观点,增强了我的表达力。
日月东出而西没,有目者所共睹。
1. 【有】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
3.
【咸】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xū),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同本义。
【引证】
《书·君奭》-咸刘厥敌。
4.
【睹】
(形声。从目,者声。本义:见,看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睹,见也。 、 《易·文言传》-圣人作而万物睹。 、 《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霞明灭或可睹。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令人目不忍睹。
【组词】
有目共睹;睹睐、 睹闻、 睹始知终、 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