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22:2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22:27:00
“宛转悠扬”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声音或音乐旋律优美、曲折、悠长,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觉。其中,“宛转”指的是声音或旋律的曲折变化,而“悠扬”则强调声音的悠长和悦耳。
在文学作品中,“宛转悠扬”常用来形容诗歌、歌曲或乐器的声音,如古筝、笛子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人的歌声或某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在专业领域,如音乐评论中,这个词可以用来评价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同义词:
反义词:
“宛转悠扬”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声音美感的追求和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音乐美感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和诗歌被视为高雅艺术,因此“宛转悠扬”这样的词汇在文学和艺术评论中频繁出现。它反映了人对音乐和声音美感的重视,以及对艺术表达的细腻追求。
“宛转悠扬”这个词给人以宁静、舒适和愉悦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悠扬的笛声或古筝的旋律,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位古筝演奏家的表演,她的演奏宛转悠扬,让我深深陶醉,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这个词的美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月光洒落,宛转悠扬的笛声
穿越夜空,抚慰着疲惫的心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夜晚的画面,月光下,一位演奏者在吹奏笛子,笛声宛转悠扬,画面宁静而美丽。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古筝或笛子的旋律,旋律优美、曲折、悠长,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lodious and flowing”或“sweet and linger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声音优美、悠长的意境。
“宛转悠扬”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感,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美感,也反映了*人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1.
【宛】
(形声。从宀(mián),夗(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宛,屈草自覆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宛宛黄龙。 、 《汉书·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组词】
宛妙、 宛虹、 宛曲、 宛委、 宛宛、 宛燀
2.
【转】
旋转;打转。
【引证】
《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
【组词】
转丸、 转灯、 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绕过。
【引证】
《老残游记》-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
3.
【悠】
(形声。从心,攸(yōu)声。本义:忧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悠,忧也。 、 《尔雅》-悠,思也。 、 《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悠悠我里。 、 《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 、 《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组词】
悠然、 悠忧
4.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