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2:53
“承上起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承接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内容。基本含义是指在文章或讲话中,承前启后,使内容连贯,逻辑清晰。
在文学作品中,“承上起下”常用于描述段落或章节之间的过渡,确保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指导如何有效地进行对话,使得话题转换自然而不突兀。在专业领域,如学术论文或报告中,正确使用“承上起下”可以增强论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承上起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即承接上面的内容并引出下面的内容。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用以指导文章的写作技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承上起下”这个成语在教育和写作指导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语言表达的精细要求。
这个词汇给人以秩序感和逻辑感,让人联想到清晰、有序的思维过程。在写作或表达时,正确使用“承上起下”可以增强信息的传递效率,减少误解。
在日常写作中,我经常使用“承上起下”的技巧来确保我的文章或报告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例如,在撰写项目报告时,我会特别注意每一部分之间的过渡,确保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我的思路。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承上起下”的技巧来构建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连贯和深远。
在视觉上,“承上起下”可以联想
故,承上起下之辞。
第五章为~之词。
1.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